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源共享网站首页资源共享
【转】四项学术成果 丰富辽宁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考古新发现、科考新成果,正在重新定义辽宁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国家A级景区235个,包括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63个。据统计,我省5A级景区数量为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4A级景区数量也居全国下游水平。
但我省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全国排在前列;在中国现代战争史中,抗战和抗美援朝在辽宁都留下了重要的历史脚印。过去,我们推介文化遗址不外乎前清文化,对牛河梁的红山文化、契丹文明的辽文化、辽长城的长城文化、抗日战争的红色文化的开掘、整理、传播存在很大的不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全国旅游业发达的省份,主打文化牌,深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核,靠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来提升旅游发展品质,这是增加旅游附加值最有效的途径。
辽宁有那么多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何梳理出适应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价值,提升我省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呢?
两件头雕像半拉山出土将中华文明提前了千余年
不久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我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积石冢挖掘出大量遗物,其中包括两件存世稀少的陶人头像和石人头像。这两件人头雕像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这一考古重大发现,让“红山文化”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上世纪80年代,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座女神庙、数处积石大冢群,以及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的类似城堡或方形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同时出土的还包括女神头像、玉佩饰、石饰和大量供祭祀使用的具有红山文化特征的陶器。这一系列发现,证实在5000多年前,牛河梁已经存在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重大发现,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了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并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余年,为中华文化、中华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可以称之为中华文明之源、中华人文之祖、中华宗教之始。这项考古新成果的出现,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等学科的研究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认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最精华的部分是以“坛庙冢”和“人凤龙雕像”举行通天祭祀及高度发达的祖先崇拜,这样的活动具有典型的辽宁乃至东北区域特色,又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和传统文化的象征。而且从世界史角度研究红山文化,可发现红山文化时期的西辽河流域,正是沟通东西方的“彩陶之路”与环太平洋“玉石之路”的交会点,从而形成了东西方文化因素在这里的融合。
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韩福文认为,红山文化是我省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非常难得的旅游资源,更为开展人类学旅游提供了重要条件。
对于红山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我省一直在持续进行。去年6月,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这标志着该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成为我省首家“国字号”考古遗址公园。
辽阳冮官屯窑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国瓷器史空白
目光转向辽阳,去年年底,考古人员在辽阳冮官屯窑址发掘出1000余件辽金瓷器,这些瓷器是研究辽金时期手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料,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据考古专家介绍,本次发掘的瓷器可分为辽、金、元三个历史时期,是东北地区对辽金时期瓷窑址的首次发掘,为研究冮官屯窑址烧窑技术及价值提供了依据,对丰富中国陶瓷史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公元907年至1125年,契丹人建立的王朝统治了中国北方,后改称“辽”。它初期的疆域就在辽河流域一带,后来在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辽朝吸收了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国的文化。由于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覆盖西域地区,一些中亚、西亚及东欧地区的语言都用契丹代指中国。
契丹建国后,在辽宁境内兴筑了许多州县城邑,其中最著名的是东京辽阳府,它曾是东丹国的都城,至今基址仍存。散布我省的契丹陵墓很多,朝阳的耶律延宁墓、法库的叶茂台墓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辽代的陶瓷艺术别具一格,在朝阳、锦州、沈阳等地多有发现。辽代的佛教遗址,有义县的奉国寺、北镇崇兴寺双塔、锦州大广济寺塔、朝阳双塔和云接寺塔等,其中义县奉国寺是东北地区保存至今的唯一的辽代佛寺建筑。
据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刘肃勇介绍,辽王朝灭掉渤海国后,在辽阳重建东丹国,对新迁徙来的渤海族人,新设侨置郡县集聚安置。在今丹东凤城、鞍山、新民等地都有新设置的侨置县,约计十余个之多。自此之后,辽宁大地亦称辽海大地,一直沿用至今。
契丹这一神秘的民族统治中国北方200余年,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中原农耕地区与草原游牧地区的高度融合。它的服装、文学、饮食等都对汉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大学商学院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于锦华教授认为,契丹文化的价值正在逐渐被认可,许多地区都在进行对于契丹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我省有独特的契丹文化资源,应该好好规划,以提升文化吸引力。
辽长城遗址新考延长了长城文化历史足迹
小时候的课本里提到长城,总说是“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而这一认知随着辽长城的不断发挖已被彻底改变。如今大家都已知道,真正的明代长城东起点就是我省丹东的虎山长城。
辽宁是长城资源十分丰富的省区之一,历史上,燕、秦、汉、北齐、辽、明均在我省境内修筑过长城。
我省境内14个地级市都有长城分布,其中九门口长城、锥子山长城、虎山长城、建平境内的燕长城为大家所熟知,已知长城总长约2350公里。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认为长城是秦代开始修筑的。其实不然,著名考古学家冯永谦认为,在辽宁大地上修筑长城,是从战国时期的燕开始的。燕长城的修筑,是东北地区开发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据考证,辽宁大地上第一次出现燕国的长城,时间约在燕昭王 (公元前331年至公元前279年)的后期。
除了早期的长城,明代的万里长城在辽宁也留有遗迹。 2007年5月至2010年7月,省文物局组建4支文物调查队,对我省境内的明代长城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经过本次调查,明确了我省境内的明代长城规模、分布、走向和结构及保存状况、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状况等基本信息,新发现了一批重要的长城遗迹,确认了明长城东端起点在丹东虎山。
据介绍,我省境内明代长城呈M形分布,经过12市32县568个村,从宽甸到绥中,横贯全省。目前确认在我省境内的明长城总长度为1218.81千米,单体建筑1901处,堡城198座,居住址、采石场等相关遗存84处,辽宁至此迈入长城资源大省的行列。
穿越古老的战场,如今,长城已成为我省旅游的重要资源,在丹东,虎山长城成为国家4A级景区,虎山长城博物馆是继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之后全国第四座长城博物馆。
韩德文教授告诉记者,长城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品位高,知名度大,围绕长城开发旅游资源大有可为。
辽宁是全民族抗战发起地与终结地
如果说古老的长城亲历了辽宁这片土地上的金戈铁马,那么遍布全省各地的战争遗迹则让人领略到辽宁人的不甘屈辱与顽强抗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国近代历史上3场重要战争都在辽宁留有遗迹。铭记历史才能正视未来,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无论在哪里都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 ”于锦华教授告诉记者。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在国务院发布的首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我省5处抗战纪念遗址“榜上有名”。
不仅如此,全民抗战的起点在辽宁,1931年9月18日晚,沈阳北大营,东北军将士打响了全民族“十四年抗战”的第一枪。
盘锦田庄台镇甲午战争陆地遗址,见证了自甲午开始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大连旅顺口,是日本在中国大陆盘踞最久的地点,身在其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当年殖民者的贪婪与残暴。抚顺高尔山下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在这里中国人用人道主义精神把一个个战争“魔鬼”改造成了真正的“人”。
据省旅游局介绍,目前在国内,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而辽宁以抗战为首的红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在全国首批100个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辽宁就占了1/10,形成了抗日救国、辽沈战役、抗美援朝、伟人风范、浩气长存等红色旅游产品系列。
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主题,辽宁的文化定位决定着旅游发展的定位,重估辽宁历史文化资源,给我们打开了开发旅游产业的思路,也令我们有了更多自信。□本报记者/方 亮/遇树龙
http://www.ln.gov.cn/zfxx/jrln/wzxw/201504/t20150408_162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