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源共享网站首页资源共享

【转】李希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141229

  • 管理员
  • 2019-03-13
  • 1889 次阅读

李希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12月29日)

  这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是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一次重要会议。

  刚才,邴志刚同志对近年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作了安排部署,我都赞成。抚顺市、宽甸县、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厅、省财政厅作了发言。国家旅游局非常重视和支持辽宁振兴发展,特别是吴文学副局长专程到辽宁指导工作,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要很好地贯彻落实。

  下面,结合辽宁实际,我讲3点意见。

  一、要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大局中来谋划和定位全省旅游产业发展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打开了市场,叫响了品牌,增强了影响力,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要善于发现新机遇、抓住新机遇、用好新机遇。东北地区新一轮全面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实施,给辽宁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对重大机遇作了分析,提出“只要我们紧紧抓住、主动对接好这些重大的国家战略,辽宁就会成为支持政策的重点区域、资源流向的聚集区域、互联互通的枢纽区域、开发开放的热点区域。”这些既对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又为我省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提供了重大的政策利好、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强劲的动力。

  第一,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新常态下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分析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提出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总书记这一重要判断高屋建瓴,分析透彻,既指出了思想上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的关键,又指明了工作上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根本出路,让人眼前豁然开朗。我理解,根本出路就在于发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打造新引擎、培育新的增长点,特别是培育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点。发展旅游业,可以同步拉动投资与消费,统筹城市与农村,联通国内与国际市场,产业链条长、带动面广,只要把规划做好,思路理清,工作对路,措施得力,完全可以培育成为新常态下辽宁的一个战略性新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

  第二,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我省和全国一样,发展面临着“三期叠加”的矛盾,处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我省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加大,表面上看是外部需求不足、投资拉动减弱所致,实质上则是老工业基地尚未根本解决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是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的集中显现。我省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工业结构中重化工业、资源性产业比重过高,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必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重点,实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大力发展旅游业既可以做实、做强现代服务业,又可以与一产、二产融合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助推我省经济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不断改善。

  第三,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要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地抓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牢牢守住一条底线,这个底线就是要确保就业稳定、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确保民生持续改善。发展旅游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受惠面广,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目前,我省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60万人,带动相关就业人数达450万人。其中,9000多家农家乐,带动超过50万农民受益。旅游既是现代产业,又是民生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人民群众来说,美好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既要有体面的工作、劳动,有可靠的社会保障,也要享受优美的环境,能够舒适地休息、休闲。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才是人的全面发展。把旅游产业发展好,把旅游休闲的环境营造好,让广大群众游得放心、舒心、开心,在旅游休闲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就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创造美好生活。

  第四,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基础。投资这驾“马车”一直是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但是在新常态下,传统产业的投资已经趋于饱和。今年前11个月,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速度大幅回落。从出口这驾“马车”来看,辽宁的出口总量相对较小,拉动力也是有限的,而且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当前,辽宁要稳定增长,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尤为重要。旅游属于“大消费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门票经济。旅游产业发展拉动的是“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的消费升级。2014年,我省旅游总收入预计将超过5300亿元,按照旅游消费撬动社会总产出1∶4.5的规律测算,拉动社会总产出23800亿元。我们要因势利导、完善政策、激发活力,把旅游产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消费潜力都充分挖掘出来、释放出来,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产业,成为全省稳增长的强劲动力。

  二、要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保护的基础上深度开发、整合、提升,形成辽宁旅游产业独特的竞争力

  应该说,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很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市场也是充分开放的,是高度竞争的。我到辽宁工作以后一直在思考,辽宁要建设旅游强省,我们的旅游产业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旅游经济是一种“体验经济”,人们花钱买旅游,这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所以旅游业一定要在“特”字上做文章。我到辽宁工作以后,走了全省14个市和30多个县(市、区),也看了不少的旅游区和旅游景点。我总体感到,辽宁发展旅游业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关键是要在保护的基础上把资源深度开发好、整合好,把潜力释放出来,真正把资源的优势转化为产业的优势、产品的优势、竞争的优势。

  第一,要充分发挥辽宁文化底蕴厚重、历史记忆独具风采的优势。历史文化是一个地区的血脉和根基,是人民的集体记忆。历史文化遗产、遗迹因其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具有持久的观赏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从而成为众多游客旅游目的地。辽宁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比如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把中华民族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多年,看了以后确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自豪感;绥中县碣石宫遗址,看了以后就能联想到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浩浩荡荡巡视北方海疆的壮举,同时又能联想到三国时期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千古名篇;还有兴城的宁远古城,也见证了明朝大将袁崇焕与努尔哈赤“宁远大战”的硝烟,这些故事流传至今。辽宁文化不仅源远流长、底蕴厚重,而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丰富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万佛堂是我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还有奉国寺,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是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还有“三燕”文化、契丹文化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绚丽色彩,尤其是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发祥地,清文化在辽沈大地到处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努尔哈赤亲率八旗首领和将士在萨尔浒布阵,大战明军,每一棵树、一座山、一块砖,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故事。近代以来,无数壮烈的历史活剧也在辽宁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演。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发生在丹东的大鹿岛海域,我到那儿看的时候,眼前就浮现出邓世昌将军和全体将士慷慨就义壮烈捐躯的场面,老百姓修邓公墓于大鹿岛;再近一点民国人物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和大帅府等建筑,都是历史的记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在辽宁沈阳,尔后涌现出赵尚志、李兆麟等一大批抗联英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第一大战役——辽沈战役从辽宁打响,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志愿军抗美援朝,“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就是从丹东过江的。建国后,辽宁创造了第一架歼击机、第一艘万吨轮船等1000余个新中国工业第一,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共和国的装备部。涌现出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工业战线的老英雄孟泰、“和时间赛跑的人”王崇伦等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英雄模范人物。“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志愿军烈士陵园、中国工业博物馆等等,都是这段历史的生动写照。我这里只是列举了几个我看过到过的历史文化事例,难免挂一漏万。辽宁值得看、值得品味的历史文化远远不止这些。历史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和后人的珍贵遗产,也是我们发展旅游事业的独特资源。一是要保护好。所有体现东北文化脉络、关东地域风情、辽宁历史记忆的历史文化名城、名区、名镇、名街和各种遗址遗迹,都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使之成为可持续的旅游资源。我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要因为急功近利或者浮躁而把真古董给拆了,反而花大力气去建造新的“假古董”。对游客而言,真假古董在文化上、审美上那是天壤之别,这些得不偿失的事我们不能干。二是要整理好、传播好历史故事。历史文化遗迹不能“自己说话”,历史文化中蕴含的核心价值、历史神韵、文化精神都是要靠故事来传播。我们要会同专家学者、历史见证人、历史知情者等,把历史故事收集起来,整理好、讲述好、传播好,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让沉睡在山川大地上的文化遗产都活起来,都灵动起来,为前来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呈现出丰盛的文化大餐。

  第二,要充分发挥辽宁山川秀美、自然生态独具特色的优势。辽宁的区位优势明显,地理形态多样,山川、江河、湖泊、海洋、湿地等自然形态一应俱全,全省各地都有极富特色的自然和生态景观。比如说朝阳的古生物化石,是最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之一,朝阳被专家称为是“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是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盘锦红海滩一望无际,真乃天下奇观,还有绿色的芦苇荡;本溪水洞是世界最长的地下暗河、最大的充水溶洞;还有鞍山的玉佛为世界之最等等。这些资源都非常丰富和独具魅力。同时,辽宁季节分明,春夏秋冬四季轮换,风光各尽其美、各美其美。阳春三月,到旅顺可以去看樱花;到丹东可以去鸭绿江口,看飞鸟齐鸣,遮天蔽日。夏天,黄、渤海之滨,那是黄金海岸,是消夏度假的极好去处。金秋十月,本溪的枫叶,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真是太美了,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秋风起,辽河平原金黄色的稻谷万里飘香,其中还有河蟹横行,这是多么好的一幅画面。到冬天,数九寒天,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这么好的山川秀美的资源,只要我们把景点建设好,把服务搞好,把配套设施做好,就一定能够成为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目的地。

  第三,要充分发挥辽宁民俗丰富、地域风情独具魅力的优势。辽宁是多民族聚居、融合的区域,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等,民俗风情各具魅力。满族风情是辽宁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线,源于满族的旗袍,历经岁月洗礼,已经成为我们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符号;再比如说辽宁的饮食文化也很有特色,满汉全席、东北八大碗、酸菜白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等等,香飘四溢,热气腾腾,尽显东北人的性格,豪爽、热情、真诚。辽宁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种类丰富,有二人转、曲艺小品、海城高跷、朝鲜族歌舞,还有东北大秧歌等民间艺术,不仅在东北,在全国都很有知名度,很受欢迎。这些民俗文化、大众文化、民间艺术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很接地气,又与众不同。只要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它们充分发掘出来、整理出来,使其既保持草根特色,又有文化品位,雅俗共赏,就一定能够为辽宁旅游增添魅力和活力。

  同时,辽宁地处东北亚的中心位置,与俄罗斯、蒙古国、朝鲜相邻相近,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区域;毗邻京津冀,连接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沿海又沿边,区位条件对发展旅游十分有利。辽宁交通网络非常便捷,即将实现市市通高铁,除了海岛县(长海县)以外,陆地县是县县通高速公路,辽宁有7个机场、6个港口,和世界100多个国家有往返的航班或者客轮。全省各类旅游饭店、旅行社数量众多,接待能力和水平都比较强,具备了成为旅游强省的条件,就看我们怎么来做。

  三、要抓好关键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建设旅游强省

  建设旅游强省,是推进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是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要积极适应新常态,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第一,要抓改革,坚持市场导向,充分激发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坚持依法行政,科学划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大力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推进旅游领域政企政事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抓紧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打破行业、地区壁垒,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通过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让旅游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竞相迸发,让旅游市场主体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着力搞好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法制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和旅游市场的秩序。

  第二,要抓规划,科学编制旅游规划,扩大和深化旅游产业的区域合作。“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启动,要科学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一是要坚持尊重历史、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巩固和发挥我省的生态、农产品和温泉资源三大优势,把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乡村旅游、沟域旅游和温泉旅游叫响做强,形成辽宁特色,打造优势品牌。二是要坚持全省一盘棋的原则,统筹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优化我省“一圈两带一区”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沈阳都市旅游圈、辽宁沿海旅游带、辽沈文化旅游带和辽东生态旅游度假区这四大板块之间联动,引导全省旅游一体化发展。三是要登高望远,打开视野,体现大旅游的发展思路。要跳出辽宁看辽宁,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的指导和支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东北振兴、“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机遇,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扩大区域合作。要加强与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合作,构建大东北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要主动融入京津冀,构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旅游一体化合作新机制。要着眼于东北亚的开发调整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旅游合作,把辽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第三,要抓景点建设和服务,打造一流软硬环境,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我们已经叫响了“乐游辽宁,不虚此行”的口号,就是要把品牌做大、做优、做强。一是要把景点景区建设好,打造一批精致景点、精品线路、精彩品牌。要把景区景点环境搞好,要自然和谐,不随意大拆大建,不要搞画蛇添足。各类公共配套设施要跟得上去,尤其要注意细节,餐饮、安全、停车、指路、避雨、如厕等都要考虑周到,给游客以方便。二是要搞好服务。景点再好,如果服务跟不上,游客必然乘兴而来,扫兴而归。所以,旅游行业各个环节的从业人员都要强化“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发展“诚信旅游”,强化行业自律,一定要拒绝任何形式的“忽悠”,让游客安心放心消费、休闲和娱乐。要坚决打击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门票价格和项目收费,加强景区文明旅游执法,引导游客文明游玩。对旅游行业来说,“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搞不好就会“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第四,要抓宣传和推广,扩大知名度,让辽宁旅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酒好也怕巷子深”。近年来,我们在旅游宣传和产品包装上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兄弟省份的宣传力度也很大。辽宁有一大批全国少有、甚至是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但是宣传包装开发得还不够,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利用好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构建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推广体系,既要有鸿篇巨制,又要有独立成篇的小巧玲珑,美轮美奂、生动深刻,讲好辽宁故事,提升辽宁形象,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要抓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形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发展旅游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省市要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一个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和督促工作落实的考核检查机制,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政策落地生根。各地区的总体规划和国土、城建、交通、水利等各有关部门的专项规划,要主动同旅游产业规划相衔接、相配套。各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制定政策、建设项目都要考虑旅游产业,特别是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规划、匹配建设。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强省,是省委、省政府适应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各地区、各部门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竭尽全力,为建设辽宁旅游强省、加快新一轮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http://www.ln.gov.cn/zfxx/zfld/lx/zyjh/201502/t20150227_1594734.html


分享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