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辉色世界网站首页辉色世界

读书随记5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 管理员
  • 2020-03-01
  • 2088 次阅读

读书随记5

 

书籍:陆铭著,《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2019年3月第12次印刷。

随记:这是我2020年2月读的第五本书。从9日断断续续读到25日,部分章节也有重读、三读、前后对照读,这本书谈及的内容挺深的,既有宏观又有微观。但只要静心读,就能理解了。而且作者是娓娓道来的,就像你在现场听讲座,前后连贯又有时而的提示和向前链接,写作风格有点像曼昆的第七版《经济学原理》一样。总之,读下来,很有收获。

陆铭教授70后,很年轻,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始终游走在科学和人文之间的经济学家,“为了公共利益”是他的研究与思考的座右铭。

本书上篇 大国难题包括中国经济的欧洲化(关键词:大国、统一市场、统一货币、区域差距、公共利益);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关键词:集聚、效率、平衡、自由移民、要素流动);打破大国发展的“不可能三角”(关键词:城市化、集聚、行政配置资源、效率损失);警惕“扭曲之手”(关键词: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劳动力短缺、产业政策、资本深化)这四章。

下篇 大城之解包括大城市不死(关键词:规模经济、人口密度、工资、包容性就业、技能互补);全球视野下的大城市(关键词:大城市、国家规模、首位城市、巨型城市);城市化之辩(关键词:城市化规模、人口密度、外来人口、耕地、环境);城市社会分割之困(关键词:户籍制度、身份、消费、收入差距、社会融合);向“城市病”宣战(关键词: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贫民窟、治理)这五章。结语是为了公众利益,后记是写给未来的一封信。

 

我无能力评析本书,但在阅读中,零零散散的勾勾画画了若干句子,部分摘录在此——

古代中国分分合合,最终还是走向统一。古代皇帝无非想三件事情。收税、分散风险、安全。中国古代历朝,一旦分成若干,就战火不断;一旦统一,则相对长治久安。

统一的好处,中国古代的皇帝都知道。“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看,这些分分合合反映出的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事情,之前也知道。国家稳定统一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这是本书也会提及的原因吧。不过三件事,值得在这再加深记忆。)

在现代经济里,经济结构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规模的重要性更像。第一,大国有可能借助规模经济而发展“战略性产业”。第二,技术创新。第三,公共品提供。第四,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生活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读者们,我想在此强调一句,不要以为在欠发达地区出现的债务与你无关。享受大国规模经济的好处,就要承担大国发展的责任。

如果你相信经济增长是减少贫困最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发展城市来让农民不断变为工业和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才能最终减少贫困。

发达国家是以本国居民的幸福,而不是全人类的幸福为目标的。

3M:Time、Grime、Crime。3D:Density、Distance、Division。

(我想,关于规模经济和3M,3D,应该加深理解。)

中国的问题是城市化进程受阻,而不是城市化过度。

当今中国的城市人往上数三代,大多都是从农村进城的,你愿意在自己的父亲进城打工的时候,自己成为留守儿童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国一个省的人口规模和一个国家差不多。在本质上,问非洲国家为什么那么穷,就跟问中国中西部省份为什么相对欠发达是一个道理。

中国的问题是人口的聚集未能与经济聚集同步。

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并不是由于经济高度向沿海发达地区聚集导致的。

劳动力自由流动,最终实现地区间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均等,是大国发展唯一可行的战略选择。

劳动力流动的最根本目的是提高收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大城市的活力在根本上来源于人性。

活在城市还是生活在城市。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城市被挤爆过。“城市病”主要不是城市扩张本身带来的,而是取决于技术与管理。

(我了解,中国的大城市还不够大。上海常住人口才2400多万吧。按参数比例,还不够多。)

从前、生性再喜欢热闹的农民,都不得不居住在农村与土地为伴。现在,性格再内向的都市白领,也必须在最低限度上与人交流和开会。

人口流出本身并不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换个角度看,是好事。“空心村”的出现和人口从一些省份迁出,恰恰是人口在空间上优化配置和重新分布的结果。

农民工留下青春和健康,带走自己。

导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健康变差后更容易返乡的影响因素较多,劳动保护不健全是其中之一。

人们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根本上还是因为自己处在既得利益中。

(我理解,关于城市和农村、发达与欠发达、流动与聚集的问题,是很大的问题。跳出乡村看农村,走进城市看城市,真实是最重要的,角度和立场也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认识、方法和怎么做。)

我看的遍数最多的是第一章、第二章、第八章。里边包括了欧洲正经历大考、为什么大国梦如此迷人、大国的难题、发展中大国的困境与机遇、统一市场符合公共利益、三个有关空间的误解、空间的力量、城市与区域发展中的要素流动和政策、大城市的生机、包容性的就业创造、歧视的原则、大城市的收入差距、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治理“城市病”宜疏不宜堵、城市管控对人还是对行为等。

还有很多就不在这抄录了。这本书信息量太大,值得一读。这篇随记2千多字了,有点多了。就写这么多了,不写了。

 

特别提示,上述是不同章节语句的摘抄,请不要串联起来理解,也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想知道作者的意思,请把原书来读。

如果你有兴趣或者疑虑,作者在开篇语的最后一句话是“如果你心里充满着各种疑虑,别急,跟我来。”

李辉

于翌达书屋

随记

2020年2月25日

读书随记1:张氏帅府志

读书随记2:中国旅游教育:发展、问题与挑战

读书随记3: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社区视角的多案例研究

读书随记4:研学旅行设计

分享到:
Top